固廢污染防治一頭連著減污,一頭連著降碳,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國務院及有關部門將把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擺在重要的工作日程全面推動。今年4月到9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開展了《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以下簡稱《固廢法》)執法檢查。這是運用法治方式鞏固和深化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果的一項具體舉措。
近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固廢法》的實施情況進行了審議。根據執法檢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當前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取得了積極成效,但在法律實施環節仍有不到位的地方,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形勢依然嚴峻。
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內容,事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2020年9月1日,新《固廢法》在修訂后正式實施,一年來,我國危險廢物監管和處置能力不斷加強的同時,還面臨著許多深層次的問題和挑戰。
垃圾分類設施形同虛設、建筑垃圾亂堆亂放等現象仍然存在
報告指出,2020年全國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2.35億噸,無害化處理率達99.7%。在新《固廢法》實施以來,截至2020年底,全國危險廢物集中利用處置能力超過1.4億噸/年。然而,在固廢法執法檢查中,檢查組也發現了垃圾分類設施形同虛設、建筑垃圾亂堆亂放等問題。
就此,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王蒙徽在報告會上指出 ,在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方面,還面臨工作進展不平衡,收集、投放、轉運、處理設施建設還存在短板,宣傳教育還需進一步深入等問題。對此,將做好夯實主體責任、加強分類系統建設、推動習慣養成、建設長效機制等方面的工作,深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在建筑垃圾治理方面,還面臨統籌協調和全過程監管機制還不健全、政策支持體系還不完善、消納設施選址落地難的問題,對此,將進一步健全統籌協調工作機制、推動城市開發建設方式轉型、建立全過程管理制度、完善配套支持政策,督促指導各地積極推進建筑垃圾治理和資源化利用工作。
異地傾倒垃圾、危險廢物違法傾倒等案件時有發生
報告指出,從這次執法檢查了解的情況看,危險廢物處置成本高,有些地方的危廢處置能力跟不上,技術支撐能力不強。在對各類違法行為處罰上,按日連續處罰、拘留等強有力的措施使用不多,對一些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還不夠大,法律威懾力還沒有充分發揮,異地傾倒垃圾、危險廢物違法傾倒等案件時有發生。
對此,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表示,在打擊涉危廢違法犯罪行為方面,從2020年以來,生態環境部聯合司法部門,主要是公安部、最高檢,開展了聯合執法行動。兩年下來,總共查處9600多起案件,罰款8億多元,特別是采取了刑事和行政措施,辦了74起行政拘留案件,將1500多件涉嫌犯罪的移交給公安機關和司法部門處理。僅去年批捕了1253名犯罪嫌疑人。
黃潤秋說,針對固廢法執法檢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要保持對違法行為的高壓打擊態勢,對危險廢物轉運環節違法犯罪行為多發的問題加大監管力度。
醫療廢物管理制度不健全
報告還指出,抽查發現,部分民營醫療機構、偏遠地區衛生室等存在醫療廢物管理制度不健全、收集不規范、轉運不及時的問題。
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于學軍回應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后,醫療廢物大幅度增加,部分地區暴露出來處置能力不足的問題。對此,國家衛健委會同相關部門采取了強化多部門的綜合治理、加快醫療廢物處理的建設能力、著力解決偏遠地區處置的難題、堅持專項治理和日常監管相結合等一系列措施,把處理醫療廢物和疫情防控結合在一起開展工作,使醫療廢物處理的能力水平大幅提高。
于學軍表示,國家衛生健康委將會同相關部門深入貫徹落實固廢法,抓緊修訂醫廢分類目錄,繼續開展醫療機構醫療廢物綜合整治工作,嚴防違法行為,進一步加強處置能力的建設,進一步提升醫療廢物管理水平。
黃潤秋說,生態環境部從標準規范方面制定了醫療廢物處置的污染防治控制標準,醫療廢物的處置更加規范。從去年以來到現在,基本上每周都在調度各地醫療廢物的處置能力情況,一旦發現處置能力不能適應的情況,會要求地方及時調整、及時整改、及時提升。從調度的情況看,這兩年醫廢處置能力得到顯著提高。到今年7月份,全國每天可以處理6230噸,完全能滿足當前醫療廢物的處置需要。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沈亮說,關于危險廢物污染防治,最高法將加大案件審判力度、健全完善裁判規則、加強司法與行政執法銜接。
2021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開局之年。固體廢物污染與水、土壤污染密切相關,防治固體廢物污染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組成部分。固體廢物污染存量高、增量大,種類多,涉及的方面也多,是經濟社會管理的一項系統工程,防治工作具有緊迫性、艱巨性、長期性、復雜性。(中國經濟網記者 楊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