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許林艷
4月9日,A股算力概念板塊午后反彈。截至當日收盤,江陰市恒潤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恒潤股份”)、紫光國芯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紫光國微”)漲停,龍芯中科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龍芯中科”)等多只個股跟漲。
消息面上,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印發《2025年工業和信息化標準工作要點》,其中提出“加強制造業網絡化協同標準建設。加快構建算力基礎設施標準體系,強化算力互聯互通、算力資源池、算力平臺等標準建設”。
“《2025年工業和信息化標準工作要點》中關于加快構建算力基礎設施標準體系的內容,將對算力產業產生深遠影響。這有助于推動算力資源的高效利用和互聯互通,促進不同系統間的協同工作,提高整體計算效率。此外,標準化能夠降低技術門檻,使得更多企業能夠參與到算力市場中來,激發市場活力。”盤古智庫(北京)信息咨詢有限公司高級研究員余豐慧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加強標準體系建設
當前,算力已經成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作為其發展基石,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正在火熱進行中。
多地都在積極推進算力基礎設施建設。近日,北京朝陽公共智算中心已經正式投產,這一智算中心當前集成千P級高性能算力集群,可以支撐各類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訓練迭代。據悉,目前北京已布局了4個公共智算中心。
成都鼓勵各區(市)縣優先招引體量大、算力強、生態好、市場化運作的數據中心項目,限制引入以存儲服務為主的數據中心項目,著力提升本地算力規模。
諸多頭部企業也在加入算力產業建設陣營。比如,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等大型互聯網公司,以及中國聯合網絡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聯通”)、中國移動有限公司等電信運營商。中國聯通預計,2025年固定資產投資在550億元左右,其中算力投資同比增長28%
總體來看,我國在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已經取得了顯著進展,包括數據中心、云計算平臺等在內的設施建設速度加快,規模不斷擴大。為實現健康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標準體系建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加強標準體系建設能夠確保不同廠商、不同技術之間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減少市場的碎片化問題。統一標準也可以降低研發成本,加速技術創新。”此外,余豐慧認為,“標準體系的建設也是保障信息安全、保護用戶權益的重要措施之一。”
算力基礎設施標準體系的建設能夠加速國產技術生態成熟發展。“標準可規范國產芯片、操作系統與主流框架的兼容性,降低適配成本,推動國產算力從‘可用’向‘好用’升級。”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對記者說道,“此外,標準體系的建設還有利于提升國際話語權,自主標準制定參與全球規則能夠助力國產技術‘出海’。”
未來發展可期
不過當前,算力基礎設施的發展還面臨諸多挑戰與風險,如技術瓶頸、供需失衡、能耗壓力和安全風險等。
隨著算力需求的不斷增長,數據中心的能耗也在急劇增加,給電力供應帶來巨大壓力。不僅如此,盤古智庫(北京)信息咨詢有限公司高級研究員江瀚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算力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運營成本高昂,投資回報周期長。“這就要求企業在布局算力基礎設施時,充分考慮市場需求和成本效益,合理規劃運營模式,提高設備利用率,從而縮短投資回報周期。”
國家支持算力基礎設施建設,行業發展前景可期。3月31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有關情況。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國家數據局局長劉烈宏介紹,國家數據局將重點持續推進算力基礎設施建設。今年底,要實現60%以上新增算力在國家樞紐節點集聚,新建大型數據中心使用綠電占比超過80%。
談及算力基礎設施未來的發展方向,江瀚表示:“智能化是重點發展趨勢之一。通過引入AI驅動的調度系統,實現算力資源的智能分配和優化,提高計算效率和資源利用率。智能化的發展將使得算力基礎設施更加靈活、高效,能夠更好地滿足復雜多變的應用需求。”
“目前,我國正在積極探索基礎設施智能建設方案,提升算力基礎設施處理海量異構數據的速度和深度加工數據的能力。”薩摩耶云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鄭磊對《證券日報》記者說道。
當前AI算力需求激增也導致了能耗飆升,這將倒逼算力基礎設施向綠色低碳方向轉型。“未來算力基礎設施還需依托‘西部綠電+液冷技術’降能降耗,推動算力與電力協同發展。”田利輝對記者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