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set id="8cgui"><samp id="8cgui"></samp></fieldset>
<table id="8cgui"></table>
<abbr id="8cgui"><th id="8cgui"></th></abbr>
  • <small id="8cgui"><input id="8cgui"></input></small>
  • 張黎剛:做算法醫療時代“GPS”的普及者

    2021-03-10 17:54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查看余下全文
    (責任編輯:朱國旺)
    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

    張黎剛:做算法醫療時代“GPS”的普及者

    2021年03月10日 17:54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2020年10月以來,隨著《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的正式發布,“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相關內容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規劃明確提出,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深入實施健康中國行動,完善國民健康促進政策,織牢國家公共衛生防護網,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

      “我認為這個策略是非常有價值的,以預防為主的方針非常具有前瞻性,預防和臨床治療上的花費分配比例將決定我們中國人的生命質量?!睈劭导瘓F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張黎剛表示。

    愛康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張黎剛

      作為一家以健康體檢和疾病檢測為主要業務的健康醫療服務機構,愛康集團每年要為近800萬名企事業單位員工、個人提供醫療體檢服務。2019年,《福布斯》榜前100強的中國企業有93家選擇愛康集團作為體檢服務機構。在張黎剛看來,愛康集團在全民健康管理中所發揮的作用正是“預防和提醒”。

      “對于愛康來說,我們的戰略重心永遠放在前后兩端,第一是前端能不能更進一步,更早地發現疾病隱患,第二就是發現問題后,如何在后端更好地連接起醫療服務?!睆埨鑴傊赋觥?/p>

      擁抱科技,瞄準癌癥早篩

      很多人來體檢,首先擔心的是自己會不會患癌。在愛康集團的服務體系里,對于癌癥的早期篩查也是重中之重。

      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新發癌癥病例1929萬例。其中,中國新發癌癥457萬人,占全球23.7%,新發癌癥人數及癌癥死亡人數位居全球第一。隨著高發癌癥的發病率不斷攀升,通過體檢盡早篩查出異常體征,實現早發現、早治療,成為全民健康時代里的“剛需”。

      以結直腸癌為例,該病早期并無非常明顯的癥狀,等到確診時大概率已是中晚期。數據顯示,晚期結直腸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只有12%,但如果能在早期發現,治療后的5年生存率能達到90%。因此,及時的早期篩查可有效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

      長期以來,在無癥狀時,在常規體檢時癌癥確診的手段有限,在影像檢查時,一般通過X光、超聲、CT、核磁共振以及腸胃鏡等技術手段進行檢測,時效性較差,難以實現“早確診早治療”。對于癌癥患者來說,搶在癌細胞擴散前進行有效治療意義重大。

      2017年,愛康集團率先提出有人“管”的體檢,推出iKangCare+和iKangPartners+計劃,通過詳盡的體檢報告解讀,以及針對異常指標的深度篩查和免費二次診斷,把傳統體檢升級為健康全管理服務,為業界提供了新的業務樣本。在此基礎上,愛康集團推出iKangAI+和iKangNetwork+計劃,全面擁抱人工智能,并依托基因檢測技術,賦能健康管理,幫助客戶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癌癥是跟基因的突變相關的?!睆埨鑴偙硎?,對于同一種癌癥,不同的癌癥患者基因的突變可能是不一樣,基因檢測技術能夠幫助我們更早的發現癌變信號。2017年,愛康集團與諾輝健康合作,引入腸癌無創檢測產品常衛清?,為用戶提供了一種無痛無創、可居家操作的腸癌篩查技術。這款針對國人群體基因組研發的多靶點FIT-DNA檢測產品,也獲得了中國藥監局批準的“中國癌癥早篩第一證”。

      張黎剛介紹,目前在愛康平臺上已有超20萬人用常衛清?進行了腸癌早篩,2020年5月我們發布的統計報告顯示9%的檢測者是陽性,“我們建議發現陽性后去做腸鏡進一步確診,其中接近45%腸道有問題,在這些腸道發現有問題的人中,3.5%是腸癌,73%為癌前病變。在早期篩查中及時發現病變,讓患者生命有了更多保障?!?/p>

      傳統體檢的邊界正在不斷延展,在科技驅動下,精準健康管理將變成一個廣闊的市場。愛康集團也在為此積極布局:與Airdoc合作,引入中國第一款獲批上市的眼底照相疾病風險評估人工智能輔助診斷軟件;與泛生子合作,引入獲得美國FDA“突破性醫療器械”認定的肝細胞癌早篩液體活檢產品。

      深耕“算法醫療”時代

      對張黎剛來說,要打造一個閉環的健康管理模式,探索前端的早期篩查技術遠遠不夠,還需要有效鏈接后端的醫療資源。

      據國家衛健委統計,中國有3.2萬名眼科醫生,其中專門從事眼底醫療服務和研究的醫生只有千人。然而,面對3000多萬“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和400萬左右的老年性黃斑變性患者,醫患比嚴重失衡。

      愛康集團引進的Airdoc人工智能視網膜影像技術,通過一張眼底照片,可以篩查出多種眼疾及糖尿病、高血壓、動脈硬化、腫瘤等疾病。在過去的兩年多當中,作為健康咨詢項目,已經有超過150萬用戶選用了這項技術服務。

      “引入高標準的技術和產品,實際上讓更多患者得到了專家級水平的診療,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醫療資源的不足?!痹趶埨鑴偪磥?,愛康集團的核心競爭力在于“能看到未來”。

      張黎剛認為,當前的健康管理是靜態的,而精準的健康管理應該是動態的,是基于數據分析,來預測健康和評估疾病風險,這些都要以健康大數據為基礎,通過人工智能實現精準化健康管理,并定制個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和云計算的迅速發展,健康醫療行業的天花板也在不斷被打破。

      “醫療的未來到底是什么?我認為算法醫療的時代到來了?!睆埨鑴傊赋觯搬t療服務完全依賴醫生經驗的時代會翻到下一頁了,算法醫學能夠幫助醫生更好地做出診斷和治療方案?!?/p>

      在臨床實踐中,醫生針對患者的具體問題,在最佳的科學研究證據基礎上,結合個人的臨床經驗和專業技能,并充分考慮患者的意愿和需求,做出臨床診治決策的過程,是循證醫學的關鍵。如今,隨著新興技術的快速迭代,醫患之間的互動方式已經開始發生變革。

      從依靠傳統的個體經驗診療到人機融合下的機器診療,從循證醫學到“數字化實證醫學”,算法正從繁雜的醫療數據中挖掘中真正的價值,將我們帶入“算法醫療”的時代。

      據張黎剛介紹,2021年3月,愛康集團即將全面上線包括體檢云、心電云、影像云在內的大數據平臺,通過信息云端化,實現醫學影像的人工智能閱片,不僅能夠更早發現疾病線索,也能更優化配置醫療資源。

      “算法醫學并非取代醫生,醫生和算法的關系就像飛機上的‘飛行員和GPS’,有了最先進GPS的輔助,飛行員就能更加精準地駕駛飛機。愛康集團要做的就是在預防醫療體系中普及飛機上的‘GPS’?!睆埨鑴偪偨Y到。

      抗疫前線,從不缺席

      當下,隨著“健康中國”落地,健康已經不僅僅是個人需求,也是國家戰略。作為國內領先的健康管理機構,愛康集團不僅以提升國人健康和生命質量為使命,也始終堅持投身公益事業,積極回饋社會。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愛康集團始終站在抗疫一線,用自己的方式承擔社會責任,助力疫情防控。

      2020年伊始,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愛康集團醫護人員紛紛趕赴抗疫一線:武漢愛康的樂濤醫師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投身抗疫工作中。湖北孝感的劉春高醫師不顧家人反對,兩次遞交請戰書,下到基層醫院抗疫。貴州愛康不到30歲的放射科技師主動加入貴州醫護志愿隊,馳援湖北。

      武漢雷神山醫院建成后不久,愛康集團第一批志愿者馬上進駐醫院。疫情期間,愛康集團累計650名醫護人員在10天內為25萬武漢市民完成核酸和抗體檢測的采樣工作。

      在北京、大連、青島等地的局部疫情中,愛康集團都響應號召奔赴前線,有力地緩解了當地醫療資源緊張的局面。此外,愛康集團發揮技術專長,為復工企業提供一系列安全復工疫情防控解決方案,上線“防疫管家云平臺”,推出“免下車”核酸檢測服務,為抗疫貢獻科技力量。

      張黎剛指出,疫情初期讓包括健康體檢在內很多行業按下暫停鍵,但危機是暫時的,作為預防醫療的重要角色,健康體檢將在疫情過后發揮更大的作用。愛康集團將繼續為人們提供真正有價值的服務、真正有價值的產品,積極踐行企業社會責任,努力以更廣泛的形式為社會和公眾做貢獻,“客戶選擇把生命交付于我們,我們就有義務承擔起保護他們生命健康的責任?!?/p>

    (責任編輯:朱國旺)

    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