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規范網絡交易平臺向平臺內經營者收取傭金、抽成、會員費、技術服務費、信息服務費、營銷推廣費等收費行為,維護平臺內經營者合法權益,促進平臺經濟健康有序發展,近日,市場監管總局研究起草了《網絡交易平臺收費行為合規指南(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指南》),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據悉,《指南》共28條,主要內容包括5個方面:一是明確平臺收費要遵循的原則。平臺收費應當遵循公平、合法和誠實信用的原則,基于服務協議、交易規則、交易習慣等因素,綜合考慮經營成本及平臺內經營者經營狀況。二是倡導降低平臺內經營者負擔。鼓勵平臺在合法、合理、互惠互利的范圍內采取靈活多樣的定價策略,對平臺內經營者特別是中小商戶提供讓利或減免扶持,主動承擔社會責任,減輕平臺內經營者經營負擔。三是強化平臺合規自律。要求平臺按照有關規定,落實合規管理主體責任,健全合規管理組織、配備合規管理人員,建立不合理收費風險識別評估、防范收費風險的事前合規審核等機制,提升平臺收費合規管理能力。四是規范平臺收費行為。明確平臺要合理制定收費標準,健全收費規則、收費公示等制度機制,嚴格履行減收、免收費用承諾,審慎評估收取保證金必要性,按照平等自愿原則開展推廣服務,保障平臺內經營者知情權和選擇權。同時,明確了重復收費、只收費不服務、轉嫁應由平臺自身承擔的費用等8種不合理收費行為。五是加強監督與實施。要求平臺及時反饋平臺內經營者收費關切,主動配合監督檢查,加強行業自律,公平參與市場競爭。
市場監管總局價監競爭局有關負責人進一步解釋稱,《指南》將平臺不合理收費細化為多種具體情形,明確規定了平臺不得向平臺內經營者重復收費,只收費不服務、少服務,轉嫁應當由平臺自身承擔的費用,向平臺內經營者收取提供其基礎經營數據的費用,強制或者變相強制平臺內經營者購買服務或者參加推廣、促銷活動并收費,利用不合理的保證金等形式變相收費或提高收費標準,提供相同商品或者服務對具有同等交易條件的平臺內經營者實行價格歧視等。從總體上看,判定平臺收費是否不合理,可以結合成本、市場供需狀況、行業屬性、同類平臺收費情況等相關因素綜合判斷。
同時,《指南》對平臺企業如何建立收費合規制度提出了明確要求?!吨改稀烦雠_后,平臺要落實合規管理主體責任,將平臺收費合規納入內部合規組織建設、合規管理制度、合規風險管控、合規培訓等。一是健全合規管理組織、配備合規管理人員。二是及時將有關平臺收費的法律法規及監管規定要求轉化為平臺內部合規制度,并建立動態更新機制,確保合規管理體系的適應性和有效性。三是建立不合理收費行為風險識別評估機制,及時識別處理平臺經營活動中的收費合規風險。四是加強防范不合理收費風險合規事前審核機制建設,在出臺、修改平臺收費規則或組織實施涉及平臺收費有關經營活動前,由平臺內部的合規管理組織或人員對涉及平臺收費的合規情況進行審核。五是建立防范不合理收費風險合規培訓機制,對相關人員特別是平臺企業相關負責人進行培訓,提升防范不合理收費風險的合規意識和能力。六是營造收費合規文化氛圍,增強相關人員特別是平臺企業相關負責人的收費守法合規自律意識。
《指南》還設置了多項條款,強化平臺收費公開透明,主要包括:一是明確平臺收費規則公示義務。平臺應當在首頁顯著位置,向平臺內經營者或者其他收費對象持續公示平臺收費項目、規則、標準等協議內容、規則信息或信息的鏈接標識。平臺在收取營銷推廣費時,應當清晰公示該收費的項目、規則、標準,確保平臺內經營者可以準確核對費用。二是明確修改規則需依法公開征求意見。平臺修改收費項目、規則、標準等平臺服務協議內容或交易規則,應當在首頁顯著位置公開征求意見,公示期不少于7日。對平臺內經營者反映集中的問題,平臺應當進行研究評估,對不合理的收費規則及時修改完善。三是明確收費規則歷史版本保存時間。平臺修改涉及收費項目、規則、標準等平臺服務協議內容,應當完整保存修改后的版本生效之日前三年的全部歷史版本,確保平臺內經營者或者其他收費對象能夠便利、完整地閱覽和下載。
該負責人表示,《指南》的出臺,標志著我國平臺經濟監管政策體系的進一步完善。未來,隨著《指南》的落地實施,將有助于平臺企業優化收費合規建設,推動行業健康發展,構建平臺和平臺內經營者和諧共生的良好生態。 (中國經濟網記者 佟明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