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擁有1億人口規模、超6.36萬億元經濟體量,既是全國糧食核心產區,也是內陸開放新高地。今年一季度,河南省GDP同比增長5.9%。
眼下,河南正以“經濟大省挑大梁”的使命感,在積極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上主動擔當作為。從鄭州航空港區到周口中心港,從中歐班列(鄭州)到跨境電商綜試區,河南正以“硬聯通”與“軟環境”雙輪驅動,書寫河南答卷。
暢通物流網絡
在周口中心港碼頭,貨輪汽笛聲與龍門吊轟鳴交織。一艘滿載大豆的貨輪剛靠岸,鐵路專用線上的集裝箱卡車已排成長龍。益海嘉里(周口)現代食品產業園內,總經理助理韓霞說:“通過水運每噸大豆可節省300元運費,加上本地小麥、玉米的供應優勢,我們的加工成本進一步降低。”
2025年1月,周口中心港集疏運鐵路專用線正式開工,未來將實現與京廣、京九等鐵路干線的無縫銜接。這條“黃金水道”不僅讓企業享受物流成本優勢,更激活了中原腹地的資源整合能力。數據顯示,2024年河南社會物流總額突破19萬億元。
統一開放的交通運輸市場,是有效銜接供需、促進國民經濟循環暢通的重要基礎,是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據了解,今年河南將完成投資1000億元以上,全力推動內河航運發展,加快推進內河航運“11246”工程,進一步深化對外開放合作;著力提升路網支撐能力,加快鄭州等重點城市交通一體化發展等。
在國鐵集團鄭州局圃田站,絲路駝鈴有著現代化的演繹。一列滿載新能源汽車的中歐班列整裝待發,這趟班列將經阿拉山口口岸出境,15天后抵達德國漢堡。自2013年開行以來,中歐班列(鄭州)已累計開行超7000班,覆蓋30多個國家130多個城市,貨值超3000億元。
“我們通過‘運貿一體化’模式,將河南的機械設備、電子產品與歐洲的精密儀器、紅酒、乳制品雙向流通。”鄭州國際陸港開發建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郭新年介紹,2024年班列開行量同比增長15%,回程班列占比提升至40%。在比亞迪鄭州基地的帶動影響下,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正在形成河南首個萬億元級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近年來,當地舉辦比亞迪供應鏈企業招商推介會、中國汽車供應鏈國際化專題論壇等活動,落地比亞迪供應鏈項目超30個,構建起以比亞迪為龍頭的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生態,預計吸引27家配套企業落地,總投資75.24億元。
如今,河南已基本形成“米+井+人”字形綜合運輸通道格局,擁有8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依托中歐班列(鄭州)構建覆蓋40多個國家、140多個地區的國際物流網絡。同時,河南推動賈魯河通航、內河港口建設,完善“空、陸、網、海”四路協同的物流體系,提升多式聯運效率。
破除制度壁壘
在濟源市行政服務中心,僅用10分鐘就可完成企業跨區遷移的所有手續。而在改革前,這一流程需3天時間,涉及工商、稅務、社保等多個部門。
“我們通過數據共享和流程再造,將企業遷移涉及的5個環節整合為‘一窗受理、一網通辦’。”濟源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王波表示,2024年該市新增經營主體同比增長22%,其中外來投資企業占比提升至35%。
據了解,河南全省推進實施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實現了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在省、市、縣三級政府全覆蓋。推動各地、各有關部門按照公平競爭審查工作機制和制度要求,對照審查標準,嚴格審查新出臺的政策措施,嚴防出現新的排除、限制競爭問題。
河南省市場監管局局長王新會表示,河南堅決加強公平競爭政策實施,統籌做好政策措施“增量審查”和“存量清理”,廢除妨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規定和做法;破除地方保護和區域壁壘,保障經營主體平等進入市場,堅決杜絕“要求經營主體必須在某地登記注冊”等行為;深入開展“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執法深化提質”專項行動,重點查處平臺經濟、民生領域壟斷問題和不正當競爭行為。
市場準入是推動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關鍵條件。隨著新質生產力的快速培育發展,許多新業態新領域需要通過優化市場準入釋放發展潛能,引導各類先進優質生產要素向新質生產力聚集流動。河南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萬戰偉表示,河南正重點聚焦生命健康、新型能源、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等新業態新領域,發揮市場機制作用,以標準、場景為牽引,推動形成更具柔性和韌性的準入管理機制,著力打通束縛產業轉型升級的堵點卡點,推動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不斷提高準入效率。
河南全面推行“全國一張清單”管理模式,建立覆蓋省、市、縣三級的市場準入隱性壁壘臺賬,同時優化企業退出制度,推進企業注銷便利化。此外,河南省修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健全政府守信踐諾機制,實施涉企執法“免罰清單”制度,2024年新增經營主體同比增長22%。在司法領域,建立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2024年專利快速預審機制覆蓋全省80%以上的高新技術企業。
培育內生動力
鄭州鄭東新區龍子湖畔中原科技城內,華為河南區域總部、超聚變數字技術公司、阿里云中原研發交付中心等龍頭企業相繼落地。當地去年科技型中小企業突破1.2萬家,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1300億元,已成為河南打造科創資源的“強磁場”。
在焦作溫縣大咖國際食品產業園,來自云南的咖啡豆、川渝的檸檬汁與丹麥的乳制品在智能化車間內完成混合灌裝。“我們依托鄭州機場的航空樞紐優勢,實現‘一單到底’多式聯運。”大咖國際總經理趙紅果說,大咖國際為蜜雪冰城等品牌提供供應鏈服務,并通過“買全球、賣全球”模式布局海外市場。
全國統一大市場絕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行的大市場,而是面向全球、充分開放的大市場。河南充分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快打通開放發展的“任督二脈”,讓“貨通全國”與“買賣全球”比翼齊飛。在鄭州國際陸港,一列滿載新能源汽車的中歐班列與一架運載跨境電商貨物的貨運包機幾乎同時啟程。河南正以“空中、陸上、網上、海上”四條絲綢之路為紐帶,2024年跨境電商進出口額突破2000億元。
在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里,一排排光伏板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這里正在建設的“中原碳谷”,目標是通過氫能、儲能等技術創新,打造萬億元級綠色產業集群。
“河南作為經濟大省,在積極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過程中責任重大。”河南省委咨詢組研究員、河南省社科院原院長張占倉說,聚焦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一方面,彰顯了河南主動作為的大省擔當、打造更加開放市場的態度;另一方面,積極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也有助于進一步優化河南市場,把政策紅利、改革紅利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實效,為河南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以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為牽引,河南正推動交通區位優勢向樞紐經濟優勢轉變,以創新驅動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從周口港的貨輪到鄭州機場的銀翼,從濟源市的改革窗口到中原科技城的創新實驗室,河南正加速深化改革,以高效互聯互通為基礎,以加強商貿流通為動力,以做大做強現代產業為筋骨,以提升內外開放能級為支撐,以優化營商環境為保障,深度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在服務全局中實現自身能級躍升,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在廣袤中原的生動實踐。(經濟日報記者 夏先清 楊子佩)
(責任編輯: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