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set id="8cgui"><samp id="8cgui"></samp></fieldset>
<table id="8cgui"></table>
<abbr id="8cgui"><th id="8cgui"></th></abbr>
  • <small id="8cgui"><input id="8cgui"></input></small>
  • 拓展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空間

    2025-05-08 07:00 來源:經濟日報
    查看余下全文
    (責任編輯:符仲明)
    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國內時政更多新聞 > 正文
    中經搜索

    拓展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空間

    2025年05月08日 07:00   來源:經濟日報   

      經濟運行需要產業鏈各環節高效協同、順暢銜接,實現從原材料、中間產品到產成品全鏈條穩定運行。交通物流連接生產和消費、內貿和外貿,維系著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穩定,在國民經濟中具有先導性、基礎性、保障性作用。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實施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專項行動。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就“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的交通運輸市場,實施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專項行動”作出部署。一系列重要安排可進一步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提高經濟運行效率,使交通物流更好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流通效率和生產效率同等重要。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是提高經濟運行效率的重要舉措,對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需要打通要素配置等方面制約經濟循環的卡點堵點。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的交通運輸市場,促進全社會物流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能暢通國內經濟大循環、增強我國經濟韌性和戰略縱深,有力提升國民經濟總體運行效率。另一方面,物流是實體經濟的“筋絡”,是暢通國民經濟的重要一環。提高物流組織化程度和效率,能有效促進物流與產業融合創新、加強協同銜接和要素保障,進而為更好處理調整結構與深化改革、建強網絡與暢通末梢、打造樞紐與優化布局的關系提供空間。特別是當前,全球經濟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強、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國內需求不足是我國經濟運行面臨的重要挑戰。若能實現物流成本實質性下降,運輸成本、倉儲成本、管理成本等也會有效降低,對緩解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全方位擴大內需和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都有積極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交通與物流融合發展,成就顯著。截至2024年底,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總里程超600萬公里,鐵路營業里程超16萬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19萬公里,高等級航道通航里程超過6.7萬公里,民用運輸機場超過260個,國家物流樞紐總數增至151個。全社會物流總費用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由2003年的21.4%下降到2024年的14.1%。交通物流領域已形成超大規模設施網絡、超大規模服務市場、超大規模技術裝備體系和配套生產能力。

      同時也要看到,現有交通運輸體系還存在短板。樞紐配套基礎設施設備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多式聯運發展,大型鐵路、公路客運樞紐功能體系和布局有待優化;各地區發展差異較大,綜合交通網絡互聯互通和網絡韌性還需增強,跨交通方式的聯動協調發展機制有待完善;運輸結構體系還不健全,未能發揮多種運輸方式的組合優勢;綠色低碳運輸發展相對緩慢,交通領域減排涉及行業全產業鏈條,難度較大;交通物流行業數字化程度較低,大部分企業物流設備和作業系統的信息化、自動化水平不高,行業產業鏈供應鏈保障能力不足;應急物流體系還不完善,應急預案和跨區域組織協調能力不足。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全社會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

      2024年中辦、國辦印發《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行動方案》,提出到2027年社會物流總費用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力爭降至13.5%左右。進一步加快推進交通物流結構性、系統性、制度性、技術性、綜合性、經營性降本提質增效,更好發揮交通物流對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支撐作用,需在以下幾個方面切實發力。

      完善綜合交通網絡布局,推進物流樞紐智慧化建設。從完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的角度,推進多層次一體化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在保證運輸時效前提下,建設環大中型城市、環重要交通樞紐的物流圈,擴大大中型城市與經濟區的輻射帶動范圍。布局高覆蓋率的物流倉儲系統及集疏運配套設施,推進物流樞紐智慧化建設。通過加強跨區域的物流信息協同和聯程運輸設施建設,實現多種運輸方式的有效銜接,高效共用樞紐間資源。強化流量管理,注重物流管理與供應鏈管理,通過資源要素智慧調度與數字賦能,推動物流樞紐向智慧型樞紐轉變。

      有效整合現代流通網絡資源,促進物流降本增效?紤]支持有條件的物流細分行業組成聯盟,發揮品牌效應和頭部企業影響力,促進行業共享資源和品牌;通過標準化、信息化整合作業模式,優化基于供應鏈全鏈條的物流服務,降低運輸成本、庫存水平以及庫存資金占有率等。謀劃整合相關單位物流管理資源,建立對物流資源全方位規劃、監管、統籌和協調的機制,構建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完善相關體系,整合供應鏈各環節物流信息,實現物流降本增效。同時,加快樞紐型現代物流園區建設,促進多式聯運發展。

      鼓勵發展商貿流通新業態,加快交通運輸行業數字化綠色化轉型。優化商貿流通基礎設施布局,加快數字化建設,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形成更多商貿流通新平臺新業態新模式。支持數字化第三方物流交付平臺建設,推動第三方物流產業科技和商業模式創新,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數字化平臺企業和供應鏈企業。借鑒國際經驗,加快與新型基礎設施結合,推廣智慧、綠色物流裝備在應急物流中使用。

      加強應急物流體系建設,促進“平急兩用”交通物流發展。完善立體化物流運輸網絡,設立國家、省、地市、縣各層級應急供應鏈中心,健全直達基層的現代應急物流調配體系,保障糧食、能源等重要物資供應和統籌管理,完善中西部地區航空、鐵路、公路、水路等多樣式、立體化運輸網絡。建設應急物流信息系統平臺,破除貨物跨地域流動壁壘,實現應急物流統籌規劃、統一標準、統一調度和各地資源信息共享,建立健全標準統一的互認制度,保障物資供應。健全應急物流相關法律法規,推動管理體系和規則銜接聯通;制定“平急轉換”應急物資采購預案,以城郊大倉基地建設為抓手,分級分類建設“平急兩用”物流設施。

     。ㄗ髡邔O 健 系長安大學未來交通學院執行院長、上海交通大學國家安全研究院研究員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