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帶娃遇到上班,這道選擇題是否只能二選一?這兩年,湖北等地出臺“媽媽崗”支持政策,讓媽媽們可以靈活上班、彈性工作,提供了兼顧職場與家庭的現實路徑。不僅提升了女性的勞動參與率,緩解了育齡女性的生育焦慮,也為女性職業發展提供了更多可能!皨寢實彙焙蠇寢寕冃囊鈫幔窟有哪些問題待解?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關于女性育兒與工作的議題成為討論熱點,相關建議聚焦減輕家庭生育負擔、完善托育服務、優化職場環境及保障女性權益等方面。充分釋放女性價值已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而“媽媽崗”則是讓媽媽們重返職場、實現個人社會價值和家庭需求統一的新探索。
今年以來,湖北武漢市、襄陽市、黃岡市等地相繼舉辦“媽媽崗”女性專場招聘,上百家企業提供生產、財會、咨詢、理療、電商直播等職位5000余個,絕大部分采取靈活就業、彈性上班等工作方式。
上班帶娃不再兩難
早上9點,在分別送完兩個孩子上學并忙完家務后,家住宜都市陸城街道名都社區的許海艷從容地走向公司!啊畫寢實彙屛也挥脼榻铀秃⒆雍凸ぷ鲿r間沖突傷腦筋了。”31歲的許海艷笑著說。
“媽媽崗”是一種為媽媽群體設置的崗位,其最大特色在于創新性地采用彈性工作機制——通過靈活工時安排與柔性管理制度,讓職場媽媽實現工作育兒兩不誤。
駕車約8分鐘后,許海艷抵達宜都市中明線業有限公司,換上工服后立即投入工作。她熟練操作著特制的拆線機,將廢舊縫紉線從線卷上剝離分解,分門別類地放置。
雖然這樣的流程每天要重復無數次,但3000元左右月薪讓她滿意!吧习鄷r間可以推遲,下班時間也能靈活選擇,有充足的時間精力照顧孩子。”許海艷說,多勞多得的工作機制,也使她無需受工時的束縛。
“我們是一家勞動密集型公司,生產線常年需要大量一線女工!惫矩撠熑酥艿旅艚榻B,在中明線業,“媽媽崗”已有28個,占一線員工的90%以上。由于產品供不應求,企業即將增加生產線,建成后將吸納更多女性就業。
除工作時間彈性化之外,一些地方還通過允許帶娃上班、在居民區打造“媽媽手工坊”等方式,優化“媽媽崗”工作環境和模式,為寶媽們提供就業支持。
在襄陽市南漳縣東鞏鎮的裕農菌業有限責任公司,香菇分揀流水線上的女工們手法嫻熟;隔壁的“托管室”里,幾個孩子正安靜地寫作業!耙郧白畛顑蓚娃放學沒人管,現在孩子就在隔壁,讓我上班特別安心。”該公司員工楊世秀邊說邊麻利地分揀香菇。
“幾年前,婦聯和人社部門來到公司,動員企業設置‘媽媽崗’,我們積極響應,實現了企業用工與婦女就業的雙贏!痹^r菌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王祖亮說。企業90%的選菇、調味生產線崗位由寶媽擔任,實行4小時免考勤工作制,并專門為女職工開設了托管服務,既解決了企業用工需求,又能讓媽媽們安心工作。
走進黃岡市羅田縣湖北寶欣包裝材料有限公司的“媽媽車間”,陳先珍熟練地操作著縫紉設備。作為該縣“田螺媽媽崗”的受益者,她說:“既不耽誤接送孩子,又能月入4000元,企業還配套托幼服務,真正實現了顧家就業兩不誤!
針對紡織、手工等行業普遍存在的“招工難”“流動性大”問題,羅田縣以婦女小組為核心,整合“愛心媽媽”“田螺姑娘”等志愿隊伍,在大崎鎮絨花工作室、平湖社區手工車間等30余個小微企業建立靈活就業點,將傳統手工技藝轉化為“指尖經濟”,帶動2000余名婦女實現家門口就業。
近年來,湖北省相關部門將幫助農村留守婦女和寶媽實現在家門口就業作為重要工作,不斷強化引領、服務、聯系職能,積極整合資源、搭建平臺,幫助婦女參加家政、手工、民宿等技術培訓,持續提升創業就業能力,實現婦女就業、企業用工、家庭照護的多贏局面。
構建多層次支持體系
在找到“媽媽崗”工作之前,許海艷經歷了諸多求職困難。“工作時間都比較固定,有的甚至需要加班或出差,找到心儀的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痹S海艷說。
一邊是媽媽們想找合適的工作,另一邊則是不少企業缺人手,如何實現精準匹配?
“我們要當好企業和寶媽之間的‘紅娘’!币硕际袐D聯主席羅欣說,基于這個想法,宜都市婦聯決定倡議推行“媽媽崗”。
2024年10月,“媽媽崗”探索在宜都市啟動。宜都婦聯聯合人社局等單位,走訪對接用工企業,同時發動女性企業家協會的力量,共同收集全市企業彈性工作崗位需求信息。
裝修設計、網店運營、舞蹈培訓……很快,第一批“媽媽崗”招工信息出爐。宜都婦聯公眾號把崗位清單發出去后,兩小時不到閱讀量就已破萬,這樣的熱度并不多見。
“媽媽崗”火出了圈。首場招聘會上,100多名寶媽和企業達成就業意向。宜都婦聯趁熱打鐵,一方面繼續深挖崗位資源,拓展崗位數量。另一方面針對寶媽群體實際需求,開展各類技能培訓。
目前,宜都市已有80多家企業根據自身特點和需求設置了“媽媽崗”,崗位數量超400個,而且還在不斷增加。
線下辦得紅火,線上更是熱鬧——宜都市組建了3個“媽媽崗”就業微信群,及時更新招工信息,幫助群內上千名寶媽及時掌握最新的崗位信息。
經過近半年的探索,宜都市的“媽媽崗”有3種模式應用比較普遍:第一種是許海艷所在的靈活“媽媽崗”,技術門檻低、易獨立操作,上下班時間自由;第二種是居家“流動崗”,企業定時上門收發手工小部件原料,女性可居家完成計件工作;最后一種是新業態雙彈性崗,覆蓋創意設計、直播電商等新興領域,允許遠程辦公,工作時間靈活,對專業技能要求較高,成為很多技能人才的首選。
針對媽媽群體就業難題,襄陽市探索出一條“政府引導+多元參與+社區托底”的靈活就業新路徑,通過政策創新、資源整合和服務下沉,構建多層次、多維度的支持體系。
南漳縣人社局依據湖北省就業創業培訓補貼管理辦法,發布南漳縣重點產業職業培訓需求指導目錄,每年投入400萬元專項資金,開設月嫂、家政、電商等40余種熱門技能培訓課程,2024年開設的45期培訓班讓1000多名婦女受益。在2025年“春風行動”招聘會上,61名女性通過“媽媽崗”專區成功覓得心儀工作。
南漳縣人社局局長田衛東介紹,對設立“媽媽崗”的企業,縣里給予每人500元的用工補貼。截至目前,該縣已建立13個“媽媽崗”示范基地,累計開發崗位2300余個,女性再就業率達71%。
面向鄉鎮,南漳縣農業部門打造了32家就業幫扶車間,引導鎮(區)結合鄉鎮產業發展需求,依托人社服務驛站、專業合作社、特色農業產業園等,打造具有區域優勢和產業特色的婦女就業基地。南漳田園樂活米業有限公司帶動周邊1000余戶農戶發展有機稻種植,其中育兒婦女占比超75%。
如今,南漳縣正在推進“巾幗賦能計劃”,組建371個發展型婦女小組,通過打造巾幗就業創業基地、組織婦女參加技能培訓等方式,助力婦女拓寬就業渠道、增加家庭收入、實現人生價值。
“不僅要幫助她們就業,更要讓她們安心工作!蹦险目h委書記羅興斌表示,“‘媽媽崗’不僅是一項就業工程,更是民生工程、幸福工程。我們將持續完善政策體系,讓更多女性在照顧家庭的同時實現人生價值。”
黃岡市通過開設“寶媽零工驛站”、推行“田螺媽媽崗”、在產業鏈上建立“姐妹工坊”等形式,幫助婦女靈活就業增收,先后為各地巾幗創業示范村、巾幗示范基地爭取近400萬元項目資金。近年來,黃岡市累計幫助近萬名農村留守婦女和寶媽實現在家門口就業。
黃岡市相關部門表示,將繼續加大崗位開發和對接力度,充分整合人社、農業農村、司法等部門資源,推動“惠企政策送上門”“服務送上門”“平臺資源送上門”,為婦女群體就業創造更加友好的環境。
共同呵護促健康發展
隨著“媽媽崗”在湖北各地深入推廣,這一創新就業模式在釋放政策紅利的同時,問題也逐漸顯現。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當前勞動力市場雖然對“媽媽崗”保持較高需求熱度,新增崗位數量持續攀升,但出現明顯結構性失衡:大多數崗位集中在流水線操作、家政服務、客服等門檻較低的勞動密集型領域,寶媽們普遍缺乏晉升通道,職業發展前途不明晰。
同時,彈性化用工模式雖提升了靈活性,但崗位選擇較為有限,不少人通過線上平臺提出建議和要求:“希望增加一些門檻更高、收入更高的崗位”“好崗位太搶手,數量太少”“建議增加覆蓋范圍”……
對部分企業來說,設置“媽媽崗”主要是履行社會責任。南漳縣卞和社區“共同創富夢工廠”負責人賀偉說:“用工成本增加,托育服務、靈活工時等配套措施,給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增加了運營壓力!辈簧凫`活就業的媽媽也反映,存在勞動合同不規范問題,薪資、工時等條款模糊不清,容易引發糾紛。
如何促進“媽媽崗”良性發展,幫助更多女性獲得可持續的職業成長?
“育齡婦女是重要的人力資源,要讓企業、寶媽及社會多贏,核心是加強政策支持和進一步優化供需匹配的精準度!币硕际腥松缇贮h組書記、局長鮮祺鋒表示。宜都市多部門合力,鼓勵引導更多企業拿出部分專業技術和管理崗位用于“媽媽崗”設置,并支持為育兒婦女、“媽媽崗”員工提供多樣化且實用性強的就業創業技能培訓。
宜昌智立裝飾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專門從事環境藝術設計與施工的企業,最初設置“媽媽崗”是履行社會責任,但讓企業負責人沈海英意外的是,寶媽們雖然工作時間不固定,但業績卻很好,責任心也更強,這堅定了她繼續增設崗位的信心!艾F在‘媽媽崗’員工已占一線設計團隊的50%,業務貢獻率超過團隊總業績的60%。”沈海英說。
同時,宜都婦聯與法院、稅務、人社等職能部門創新成立“媽媽崗”護航專班,加強與“媽媽崗”員工的聯系互動,幫助寶媽們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認真傾聽用人單位的訴求和意見,建立健全勞動糾紛調解機制,共同呵護“媽媽崗”健康發展。
襄陽市整合資源,鼓勵黨群服務中心、企業配套開設“四點半課堂”和“企業托管班”,組建“候鳥媽媽”“義警媽媽”等志愿服務隊伍,著力解決孩子“校后之憂”。同時,還構建了“法院+工會+人社”三級保障體系,建立勞動爭議“訴、裁、調”一站式維權服務機制。
“目前,‘媽媽崗’主要是非全日制用工方式。”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湖北省婦聯執行委員會委員胡弘弘說,在我國現行法律體系中,非全日制用工的保障相對較弱,需進一步完善非全日制用工的薪酬保障和配套社保規定。建議在勞動合同法確立的不得低于“最低小時工資”基礎上,實行“最低小時工資+分層參!彪p軌制。同時,探索適配于非全日制用工的法律救濟制度?捎扇肆Y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牽頭,聯合司法局、婦聯、工會、社區(村)等成立非全日制用工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提供方便周到的調解服務。
胡弘弘還建議,對生育再就業婦女的支持,除了要求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外,國家也要拿出更多政策支持,通過教育培訓、職業介紹、優化勞動和社會保障領域的公共服務、稅收優惠、社會保險費減免等方式提高勞動者就業能力,減輕企業招聘生育期間婦女的經濟負擔,打造人才供需信息化平臺,最終促進該群體就業。
下一步,湖北省還要通過完善工作機制,強化精準施策,深化激勵機制,在開展常態化婦女就業服務、婦女職業技能培訓、大力扶持婦女創業創新等方面多向發力,為廣大婦女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提供新路徑。逐步構建起一個包容、可持續的“媽媽崗”生態系統,系統化推動“媽媽崗”向高質量就業轉型,既解決短期就業矛盾,更為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提供可持續方案。(經濟日報記者 柳 潔 董慶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