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風建設是黨的建設的永恒課題,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長期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以徹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將黨的作風建設持續引向深入,為建設長期執政、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提供了深厚理論根基與寶貴實踐經驗。作風問題具有頑固性、反復性,因此,深化作風建設必須增強定力、保持韌勁,直至化為自覺、形成習慣。
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作風建設時,反復提到“化風成俗”這一關鍵詞,強調制定實施中央八項規定“必須常抓不懈、久久為功,直至真正化風成俗”,要求“繼續在常和長、嚴和實、深和細上下功夫,管出習慣、抓出成效,化風成俗”。2025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和云南考察期間進一步指出:“這些年,八項規定確實是推動了根本性的變化,風氣為之一新,過去積重難返的現象大部分沒有了。同時要看到,有一些地方發生了松動,有一些方面還存在盲區死角,一些不良風氣出現了反彈回潮。釘釘子嘛,再釘幾下,久久為功,化風為俗。”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系列重要論述,蘊含了我們黨對作風建設內在規律的深邃思考和對管黨治黨歷史經驗的科學總結,明確了新時代系統推進黨的作風建設的目標方向和實踐要求。
當前,全黨正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這是鞏固深化主題教育和黨紀學習教育成果、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舉措,也是鞏固拓展作風建設成效的重要途徑。新時代新征程上,只有以化風成俗的主動和自覺將黨的作風建設引向深入,方能持續提升作風建設成效,以優良作風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強保障。
化風成俗彰顯了馬克思主義政黨堅持不懈加強作風建設的高度自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抓作風建設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永遠沒有休止符,必須抓常、抓細、抓長,持續努力、久久為功”。這些重要論述,深刻體現了在歷史的、發展的、辯證的視野下對黨的作風建設規律的整體認知和系統把握,彰顯了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堅持不懈加強作風建設的高度自覺。
《漢書》有言:“上之所化為風,下之所化為俗。”在黨的作風建設語境中,所謂“風”,是指我們黨通過自上而下的教育、引導和約束而形成的階段性治理成果,體現為糾治不良風氣、改進作風的顯性成效;所謂“俗”,則是指優良作風經過長期積淀后形成的持久性良好生態,體現為全體黨員干部日常踐行的行為準則和自覺奉行的價值理念。化風成俗的理念,深刻揭示了黨的作風建設不是一時一事之功,只有鍥而不舍、久久為功,才能使改進作風在全黨成為一種習慣、一種自覺、一種責任,實現從“治已病”到“防未病”、從“當下改”到“長久立”、從“破舊習”到“樹新風”的深層躍遷。
作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我們黨推進作風建設堅持化風成俗,彰顯了以徹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將作風建設不斷引向深入的高度自覺。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堅持從事物的發展變化中認識世界,強調事物的發展是量變與質變辯證統一的動態過程。通過深化黨的作風建設推動化風成俗的過程,正是由量變積累引發質變飛躍的辯證運動。這一過程中的任何松懈或疏忽都可能導致不正之風反彈回潮,侵蝕黨的肌體。只有推動作風建設在時間維度上持續延伸、在空間維度上拓寬覆蓋,才能使清風正氣持續得到弘揚,不良作風逐漸消亡,進而促使全體黨員將砥礪過硬作風融入日常、化為習慣,形成改進作風的持久力量,實現黨的作風建設質的躍升。但這種質變并非終點,而是推動作風建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在新的階段上取得新成效。這一螺旋上升的過程,構成黨的作風建設持續深化的內在動力。
化風成俗體現了黨的作風建設優良傳統在新時代的傳承弘揚
持之以恒加強作風建設,推動全體黨員干部將作風建設要求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直至化風成俗,構成我們黨百余年奮斗歷程的重要向度。
我們黨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視作風建設。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黨提出并踐行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抗日戰爭時期,黨創造性地以整風的形式,旗幟鮮明地反對主觀主義、宗派主義、黨八股,大力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在延安,黨形成和發揚了優良革命傳統和作風,形成了延安精神。黨在革命斗爭實踐中逐步培育了一系列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1945年,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大上指出:“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思想武裝起來的中國共產黨,在中國人民中產生了新的工作作風,這主要的就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作風以及自我批評的作風。”這“三大作風”成為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內容。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同志針對黨在全國執政后可能面臨的考驗,強調“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
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立足于執掌全國政權所提出的黨的建設新任務,接連開展整風運動,堅決破除官僚主義等不正之風,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改革開放后,黨面對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復雜局面,進一步健全法規制度、開展黨性教育,推動作風建設成果固化為制度規范、深化為思想認同,有力改善了全黨精神面貌和作風狀況。在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探索努力下,黨的作風建設內涵不斷深化、外延不斷擴展、體系不斷完善。可以說,黨在不同歷史時期的作風建設實踐,始終貫穿著化風成俗的要求,為黨的優良作風在新時代的繼承和弘揚奠定了堅實基礎。
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從推進黨的自我革命、鞏固黨的長期執政地位的戰略高度,自上而下開展全面深刻的作風變革,書寫了黨的作風建設新篇章。黨的十八大召開后,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了《十八屆中央政治局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提出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具體舉措,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決心和韌勁為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立下規矩,解決了新形勢下作風建設抓什么、怎么抓的問題。黨的十九大后,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的實施細則》,針對中央八項規定實施過程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進一步細化和完善相關規定,釋放出一以貫之將作風建設進行到底的強烈信號。黨的二十大以來,黨中央時刻保持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堅持用改革精神和嚴的標準管黨治黨,就持之以恒抓好黨的作風建設、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為持續推動作風建設走深走實指明了前進方向,為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提高黨的長期執政能力提供了堅強保障,使百年大黨在革命性淬煉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永葆生機活力。
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是一場攻堅戰、持久戰。中央八項規定不是只管5年、10年,而是要長期堅持。如果說制定實施中央八項規定是新時代我們黨徙木立信、開局破題之舉,那么以釘釘子精神層層深入糾治“四風”,堅持不懈正風肅紀反腐,在錘煉黨性修養、弘揚優良作風中不斷推進黨的自我革命,則是力求化風成俗的生動實踐。黨的二十大報告以“剎住了一些長期沒有剎住的歪風,糾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頑瘴痼疾”凝練概括新時代黨的作風建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展現了我們黨持之以恒推動作風建設化風成俗的實踐偉力。
化風成俗蘊含了推動黨的作風建設走深走實的必然要求和實踐指向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作風建設是為黨的工作大局服務的,應該體現黨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對作風的要求,使改進作風的過程成為貫徹執行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的過程,成為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順利進行的過程。”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立足新形勢新任務,繼續以優良作風振奮精神、激發斗志、凝聚人心、匯集力量,必須以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為契機,科學總結新時代我們黨改進作風的實踐經驗,持續深化對黨的作風建設的規律性認識,推進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在化風成俗上取得實效。
堅持靶向糾治與標本兼治辯證統一。作風問題表現多樣、成因復雜,既需要精準識別、嚴肅查處,釋放全面從嚴、一嚴到底的強烈信號;也需要系統施治、標本兼治,鏟除不良作風滋生蔓延的土壤。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直面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把中央八項規定作為“鐵規矩、硬杠杠”,從嚴整治不正之風,極大改善了黨內政治生態。同時要看到,作風問題具有反復性和頑固性。近年來,一些地方和部門將“文山會海”翻新為“數字留痕”,一些黨員干部違規收受禮品禮金由“明面”轉向“暗線”,折射出“四風”隱形變異的新動向。因此,要跳出“抓一抓就好轉、松一松就反彈”的怪圈,不僅要把握作風問題的地區性、行業性、階段性新特點,對突出問題嚴抓不放、常抓不懈,更要由表及里地分析作風問題產生的深層次原因,把正風肅紀反腐貫通起來,以“同查”嚴懲風腐交織問題,以“同治”鏟除風腐共性根源;把查處“四風”問題同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進治理貫通起來,以系統性、綜合性體制機制創新為涵養優良作風提供有效保障。
堅持外在約束和內在自覺有機結合。推進黨的作風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綜合發揮外因的促進作用和內因的根本作用,既要強化黨紀法規的外在約束,為化風成俗提供剛性制度保障;也要強化黨員干部的思想自覺,為化風成俗注入根本精神動力。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一方面在制度治黨、依規治黨的軌道上推進作風建設,出臺和修訂了一系列改進作風的黨內法規制度,不斷扎緊制度籠子;另一方面將作風建設的鮮明要求貫穿于多次黨內集中教育中,推動黨員干部從思想上固本培元,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政績觀、事業觀,從而使外在約束與內在自覺形成疊加效應,凝聚起推進作風建設的強大合力。進一步鞏固和深化作風建設成效,要科學把握外在約束與內在自覺的重要作用及辯證關系,進一步增強制度規范的權威性和執行力,同時提高思想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推動二者緊密結合、同向發力,構建剛柔并濟、相輔相成的治理格局,讓清風正氣真正成為廣大黨員干部日用而不覺的行為準則。
堅持黨風政風和社風民風同頻共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央八項規定既不是最高標準,更不是最終目的,只是我們改進作風的第一步,是我們作為共產黨人應該做到的基本要求”“堅持發揚釘釘子精神加強作風建設,以優良黨風帶動社風民風向上向善”。黨風和政風是黨員干部世界觀在日常行動中的具體體現,社風和民風反映了人們在公共生活中的價值取向、行為習慣及基本道德水準。黨風、政風與社風、民風緊密相連,彼此深刻影響、相互塑造。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之所以將中央八項規定作為新時代改進黨的作風的切入口和動員令,就是因為領導干部的作風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全黨和全社會風氣的走向。領導干部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就能以“頭雁效應”帶動廣大黨員干部轉變作風,推動形成遵規守紀、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同樣,全體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進一步鞏固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就能帶動全社會崇德向善、崇廉尚儉,引領社會風氣持續向好。因此,推動作風建設化風成俗,就要使優良作風在領導干部、全體黨員以及社會公眾之間形成良性傳導,以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引領正氣充盈的社會生態,以正氣充盈的社會生態涵養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進而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匯聚更為強大的正能量。
(劉子怡 吳付來 作者分別為中國人民大學紀檢監察學院講師、中國人民大學紀檢監察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