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5月10日是海軍艦載航空兵部隊組建12周年的日子。2013年5月10日,人民海軍首支艦載航空兵部隊正式組建,從此海軍戰斗序列又增添一支新型主戰力量。12載青春奮斗,海軍艦載航空兵在向大國海軍邁進的征程中礪劍海天、駛向深藍。近日,海軍航空兵多部隊出動多架次、多批次艦載機,開展多個實戰化課目,著力提升部隊實戰能力。
上午8點,南部戰區海軍航空兵某部機務官兵仔細檢查參訓戰機,確保飛機處于最佳狀態;各戰位保障人員認真開展跑道檢查、驅鳥等工作,為戰機起飛、降落保駕護航。
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數架艦載戰斗機騰空而起,組成紅、藍兩個雙機編隊奔赴指定空域,展開互為對手的空中對抗訓練。海空之間,紅方率先發現藍方,紅方雙機立即改變隊形,長機前出進攻鎖定藍方戰機,僚機拉開距離后置掩護。藍方戰機被鎖定后,立即規避機動,擺脫鎖定,同時指揮僚機高空大速度截獲紅方戰機。紅方見狀被迫回轉,伺機反擊。雙方在攻防之間快速切換,往來多次交鋒。
東部戰區海軍航空兵某部近日結合雨霧天氣,組織多型直升機展開低氣象條件下多課目、多批次飛行訓練,進一步檢驗部隊全時作戰能力。數架直升機聽令依次升空,飛行員們操縱戰機完成懸停檢查后,依次增速、轉彎動作后,駕駛戰機向目標空域展開機動。伴隨著訓練不斷深入,空中雨霧增大,導致飛機艙外能見度越來越低,飛行員需克服飛行受限、飛行錯覺等不利因素,依靠儀表指示和地面指揮來判斷航速、航線,及時修正飛行姿態。訓練中,機組成員密切協同,地面各保障要素準確研判天氣,為空中飛行機組持續提供實時氣象數據信息。降雨形成的積水和薄霧,大幅增加著陸難度。機組通過科學分配注意力,快速比對參照物,最終平穩著陸。
聯合培養飛行學員完成航母晝間資質認證
海軍艦載航空兵部隊的壯大離不開人才的培養。自2013年首支艦載航空兵部隊成立以來,海軍艦載戰斗機飛行員培養實現了“從零起步”到專業化、規模化、體系化院校培養的跨越,打造出一份艦載戰斗機飛行人才培養的“中國樣本”。近日,海軍航空大學首批聯合培養的“00后”飛行學員已完成航母晝間資質認證。
海軍航空大學某基地,一群年輕學員正駕駛國產艦載教練機進行陸基模擬著艦和編隊飛行訓練。
近年來,海軍航空大學一體貫通“生長模式”培養路徑,在改裝探路、多案同試、迭代優化中,不斷深化聯合育人、開放育人、全程育人,統籌校內外資源,與地方高校聯合培養雙學籍飛行學員,構建一體化協作育人的環境條件。
學員經過大學的艦載適應性訓練和戰術課目改裝后,立即分配到部隊,有效縮短了改裝周期,提升了艦載機人才培養效率。海軍航空兵“飛行員+戰斗員+指揮員”的培養理念,已全面貫通培養路徑。
殲-15艦載機飛行學員多武器實彈射擊訓練
近日,一場飛行學員殲-15艦載戰斗機實彈射擊訓練在海軍航空大學某基地展開。參訓飛行學員使用火箭彈、航空炸彈和航炮等武器對地面目標進行實彈攻擊,一起去現場看看飛行學員的表現。
參訓戰機依次快速升空,組成戰術編隊,飛赴目標空域。經過超低空飛行,飛行學員成功突破“敵”雷達搜索,逼近靶場區域。
在靶場指揮員精準指揮下,飛行學員快速搜索、識別目標,靶標進入最佳攻擊角度后,戰機凌云直下,數枚火箭彈直撲靶心。完成實彈射擊后,戰機迅速爬升,準備下一波次打擊。
戰機返航后,保障官兵立即進行加油、充氧、掛彈,為再次出動做好準備。不多時,多架戰機再次掛彈升空。
海軍航空大學某基地王博稱:“我們設真訓練場景、設難訓練條件,讓學員掌握飛機各武器系統的性能狀態和使用方法,錘煉其目標搜索、指令控制和空面打擊能力,推動飛行人才培養由‘能上艦’向‘能打仗’轉型升級。”
新聞鏈接:十二載展翼深藍壯闊征程
從“刀尖上的獨舞”到“體系中的群英”,從“一艦一機”到“深藍鐵翼”,從海軍艦載航空兵部隊組建的那一天起,人民海軍就開啟了展翼深藍的壯闊征程。12載劈波斬浪,12載奮飛逐夢,一個又一個“第一次”成就了如今“艦”指深藍的壯美航跡。
2012年11月,殲-15首次在遼寧艦上成功起降,“飛鯊”奮飛海天。首次成功阻攔著艦和滑躍起飛半年后,2013年5月10日,海軍首支艦載航空兵部隊正式組建。我國航母艦載機事業實現了一個又一個突破:2013年7月,首批艦載戰斗機飛行員通過航母資格認證。2016年12月,殲-15隨遼寧艦航母編隊赴西太平洋海域開展遠海訓練,中國艦載戰斗機第一次飛翔在西太平洋。2023年,殲-15隨山東艦航母編隊赴西太平洋海域訓練。2024年10月,遼寧艦、山東艦編隊攜殲-15在南海某海域首次開展雙航母編隊演練。從首次著艦到晝夜起降,從單一機型到多型協同,從海空突擊再到伙伴加油,海軍艦載機部隊體系作戰能力越來越強。
隨著海軍轉型建設不斷推進,艦載航空兵部隊已發展成為以海軍艦載戰斗機、艦載直升機等為基本裝備的海軍兵種,搭載平臺包括航母、兩棲攻擊艦等,主要在海洋和瀕海空域遂行作戰任務,是奪取海洋制空權的主要力量。近年來,艦載機的航跡從近海延伸至遠洋,在亞丁灣護航、中外聯演以及海上維權、戰備巡航、遠海訓練等重大兵力行動,出色完成戰備巡邏、海空警戒和重大演習等任務,在祖國海疆上空筑起一道道堅固盾牌。
專家分析:艦載航空兵未來作戰模式將更加多樣化
隨著作戰平臺的擴展,海空覆蓋范圍的擴大,艦載航空兵部隊的功能和作用也日益凸顯,在未來戰場將發揮怎樣的作用?來聽聽專家的分析。
軍事專家杜文龍稱:“艦載航空兵部隊在海戰中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叫主戰部隊。而且通過航母大平臺可以在遠洋執行各種作戰任務,像之前岸基航空兵航程包括能力范圍相對有限。如果通過航母大平臺在遠洋展開海空作戰,我們的作戰幅度、作戰范圍、作戰力度將會有大幅度提升。我們航母平臺越來越多,艦載機作戰部隊有可能會更加多樣化,艦載機類型正在快速發展。另外,今后這種智能無人網絡將會成為艦載機作戰部隊發展主要方向,預警機包括其他保障機種會更加全面,也會更加豐富。下一步,有人機指揮無人機聯網配合作戰在今后將會成為主要模式,在極端條件下,在有人機無法到達的空域和海域,無人機會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