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不斷完善穩就業穩經濟的政策工具箱”,國務院常務會議專門研究推出五大領域“組合拳”。這些政策舉措是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全國兩會部署任務的細化與完善,體現了決策層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急劇變化的決心和信心。
穩就業穩經濟是一場必須打贏的攻堅戰,因勢利導用好政策工具箱正當其時。
5月7日,央行推出降低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降低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0.25個百分點等10項政策舉措,以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金融監管總局、證監會當天也同步推出多項增量政策,以一攬子金融政策支持穩市場穩預期。
就在一周前,民營經濟促進法經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將于5月20日起施行。輿論普遍認為,作為國內首部專門關于民營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法律,民營經濟促進法聚焦發展短板,回應民企關切,提振市場信心,以“破題者”姿態為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創造了更廣闊空間。
此外,針對就業市場“錯配”問題,人社部門推出“技能照亮前程”行動,通過四位一體項目化培訓模式,將農民工、高校畢業生與先進制造業需求精準對接。針對關稅沖擊,商務部門及時將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比例提高至60%(中小微企業),并設立667億元中央就業補助資金定向紓困。
類似這樣“一業一策”“一企一策”的精細化操作,正成為破解當前經濟增長結構性矛盾的關鍵鑰匙。今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科學研判當前經濟形勢,果斷決策部署,因時因勢推出了一系列創新政策工具。面對即將到來的就業高峰、出口訂單波動,以及新舊動能轉換帶來的陣痛,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不斷完善穩就業穩經濟的政策工具箱”,國務院常務會議專門研究推出五大領域“組合拳”。這些政策舉措是對去年9月份以來一攬子增量政策的接續與延伸,也是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全國兩會部署任務的細化與完善,體現了決策層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急劇變化的決心和信心。
與往年不同,今年的政策工具箱在政策設計上突破了單一維度,更加注重將短期紓困與長期轉型有機結合,以形成更加有力有效的政策協同。比如,在消費端,有關部門將加大對服務消費重點領域和養老產業發展的支持,指導限購城市針對長期搖號家庭和無車家庭等重點群體定向增發購車指標,此舉釋放了消費潛力,更帶動了汽車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在投資端,將工業軟件等更新升級納入“兩新”政策支持范圍,加快消費基礎設施、社會領域投資,制定實施充電設施“倍增”行動,設立國家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推進人工智能與60個重點行業方向、700個基礎場景深度融合。在出口端,出口信用保險承保規模擴大至1.5萬億元,幫助中小企業規避風險,以內外貿一體化改革讓“雙循環”更順暢等。
用好穩就業穩經濟政策工具箱,還體現在對民生底線守護上。在近期政策“組合拳”中,育兒補貼制度的推出頗受關注。這一政策舉措通過現金補貼與稅收優惠相結合的方式,降低家庭生育成本,也帶動了家政服務、母嬰市場增長。再如,有關部門將以工代賑擴圍至鄉村全面振興領域,讓農民參與水利工程、道路建設等項目,實現了農民“就業增收”與“技能提升”的雙贏。
從一季度數據看,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各項宏觀政策持續顯效,內需潛力也在加快釋放。不過,當前中國經濟正站在一個關鍵歷史節點上,外部環境風高浪急,內部因素復雜多變。在此背景下,要用好當前一攬子政策工具,還要讓政策工具箱保持動態進化、不斷迭代更新,以更有力度、精度與溫度的政策“組合拳”,助力中國經濟穿越風雨、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