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臺以舊換新的家用空調,從廣東中山發往江蘇常州,我國2025年快遞業務量達到1000億件。記者從國家郵政局獲悉,截至7月9日,今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已突破1000億件,比2024年達到千億件提前了35天。這一數據不僅展現了郵政快遞業對促進消費升級和實體經濟增長的關鍵支撐作用,更折射出我國經濟發展較強的韌勁和活力。
“十四五”以來,我國郵政快遞業持續較快發展,快遞業務量已連續5年突破1000億件,并且突破千億件的時點逐年提前,凸顯了我國消費市場規模不斷擴大、電商滲透率持續攀升,帶動了快遞業務量較快增長。
近年來,我國經濟持續高質量發展,為郵政快遞業較快增長提供了強勁動力。
今年以來,我國持續加力擴內需、促消費政策,對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進行品類擴圍,不僅為消費市場注入了增量發展動能,也為郵政快遞業保持較快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商務部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5月31日,今年以來消費品以舊換新5大品類累計帶動銷售額1.1萬億元,這一成績已大體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快遞“規模經濟”效應繼續放大,對產業拉動和經濟帶動的能力明顯提升。在浙江瑞安,楊梅坐上了冷鏈車和無人機,2小時后便出現在溫州人的餐桌上;在廣東茂名,荔枝24小時內完成全國主要城市配送……“十四五”期間,隨著我國城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高鐵網絡、高速公路和機場建設快速推進,為快遞物流提供了高效便捷的運輸通道。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持續加強,有力促進了城鄉資源要素流動,在降低農產品流通成本、提升農產品流通效率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在河北平鄉,每小時近2萬輛童車發往國內乃至世界各地;在遼寧大連,快遞服務每年為汽車零部件企業降低百萬余元成本;在西藏拉薩,本土啤酒產業在快遞業的推動下打造全國化消費場景……“十四五”期間,制造業等產業與郵政快遞業加快融合,進一步拓展了郵政快遞業的服務范圍和發展空間。郵政快遞業深度嵌入產業鏈,發展入廠物流、國際供應鏈等新模式,優化改造制造業物流流程,累計打造1600多個業務收入超百萬元的重點項目。
此外,5G、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廣泛應用,推動郵政快遞業實現智能化升級,行業科技應用步伐明顯加快。AI大模型助力企業完善從倉儲管理到末端配送的各個環節,全鏈路推進智能化升級變革,賦能企業降本增效;“無人”技術在倉儲、運輸、派送環節大顯身手,實現運作和管理的自動化、智能化,提高了服務的效率和響應速度。
國家郵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國家出臺一系列支持郵政快遞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為快遞企業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在當前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郵政快遞業作為現代流通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正通過信息流、資金流、實物流“三流合一”優勢,實現各種要素在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等各環節的高效流轉,有助于促進各區域要素加速流動,帶動東中西部平衡發展,推動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地聯通。郵政快遞行業將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全面推進智慧郵政、綠色郵政建設,讓郵政快遞業在暢通經濟循環、服務民生需求中更好地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