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榮獲浙江省“工業大市大縣挑大梁”典型案例,成功蟬聯代表浙江制造業最高榮譽的“浙江制造天工鼎”……
今年1月至6月,浙江寧波余姚市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408.2億元,同比增長5.0%;完成制造業投資、工業投資分別為73.7億元、81.5億元,分別增長18.3%、13.1%,兩項數據均居寧波各縣(市、區)第一位;完成規模以上數字經濟核心制造業產值368.2億元,同比增長15%……一串串鮮亮的數據,彰顯著余姚工業經濟高質量崛起的強勁態勢。
新興產業鏈式突圍
靶材精密機械加工車間的生產線馬力全開,倉庫里準備發往世界各地的貨物堆得滿滿當當……像眼下天氣一樣火熱的,是寧波江豐電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內熱氣騰騰、分秒必爭的生產景象。
江豐電子是全球極少數能實現全品類超高純金屬靶材量產的企業,晶圓制造濺射靶材市場占有率排名全球第二位。根據今年半年度業績預告,企業預計實現營業收入約2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約29%。
與此同時,江豐電子也是余姚半導體產業鏈的鏈上龍頭。江豐電子通過牽頭成立寧波陽明工業技術研究院,形成了“強鏈主+孵化器”模式,集合政府、企業、科研機構、金融機構等多元主體的力量,孵化鏈上企業。目前,已有18家高層次人才創業企業在這里成長,其中17家已成長為規模以上企業、6家成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024年研究院企業總產值突破20億元。
“潤平電子”的超精密拋光頭在精度、平坦化程度等多個維度上趕超國外同行;“創潤新材料”的低氧超高純鈦單錠提高了濺射靶材加工成材率;“芯豐精密”的半導體晶圓微米級加工設備完全自主可控……在江豐電子的招引下,近年來已有多家延鏈、補鏈、強鏈企業密集“入鏈”余姚。
“今年是陽明工研院聚焦半導體產業集群建設的關鍵一年,我們錨定園區企業產值復合增長率增加40%、新增專利400項以上的目標奮力拼搏?!睂幉柮鞴I技術研究院執行院長崔鋆表示。
目前,余姚半導體產業領域規模以上企業達91家,其中10億元以上4家、億元以上31家,建成了國內唯一、全球前三的超高純鈦金屬產業生產基地,初步形成涵蓋設計、材料、器件、設備、封測等環節的產業體系,近3年產值年均增速達18.9%。
此外,今年上半年余姚多條與新興產業相關的產業鏈表現同樣搶眼:智能光伏產業鏈實現增加值超1.16億元,同比增長133%;生物醫藥產業鏈實現增加值超2.4億元,同比增長12%;人工智能與工業軟件產業鏈實現增加值超51.64億元,同比增長33.4%;化工新材料產業鏈實現增加值超34.78億元,同比增長9.3%,這幾條產業鏈的增速均位居寧波各縣(市、區)前列。
串珠成鏈、聚鏈成群,余姚正以鏈式突圍打造產業韌性,在激烈的競爭中持續鍛造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堅實筋骨。
“智改數轉”加速推進
日前,記者來到寧波大葉園林工業有限公司的立體倉庫,高達34.5米的倉庫一共有14層,設有1.5萬個庫位,這是目前全亞洲最高的園林工業立體倉庫。
“該立體倉庫用于存放公司的原料、半成品、成品。在生產最忙、庫存量最多的時候,利用率在80%左右,目前能夠滿足我們的倉儲需求。”公司工會主席宓賢燈告訴記者,該立體倉庫實現了物料進出的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大大提升了管理效率。
在余姚,像大葉園林一樣大力推動生產自動化、數字化的企業不在少數。
富誠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的涂裝生產線上,9臺涂裝機器人按照設定的程序,根據指令進行自動換色、精準高效的噴涂,實現24小時連續作業。
寧波華騰首研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數字化生產車間里,移動機器人穩穩地托著一大包半人高的聚酯樹脂原料運往加工區。
余姚市常春汽車內飾件有限公司的注塑車間內,兩排注塑機馬力全開,每臺注塑機都裝有一塊實時顯示生產情況的數字看板;借助防錯裝置,短短3秒時間一個汽車門板50余個零件的視覺檢測全部完成。
寧波佳音機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咖啡機電磁泵某生產車間,近幾年陸續應用了公司自主研發的軟件設施,硬件方面持續推動“機器換人”戰略升級,引入了先進的紅外視覺檢測系統。
近年來,余姚搶抓“人工智能+制造”機遇,大力推進制造業企業“智改數轉”的覆蓋率,專門針對不同行業、不同層次的中小企業,通過外地引進、本地培育數字化服務供應商等方式,分類推進關鍵裝備、關鍵工序數字化改造,以降低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成本,從而激發企業轉型的內生動力,實現產業鏈整體提升。
今年,余姚企業的數字化改造持續提速拓面,1月至6月共完成數字化改造項目89家。截至目前,余姚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已實現數字化改造全覆蓋,整體數量居寧波前列;累計獲評寧波市級及以上數字化標桿項目122個,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示范項目52個。
政策“組合拳”發力顯效
從今年上半年電力數據來看,余姚全社會用電量超過71.6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64%。數據顯示,從5月中旬開始,余姚市工業企業用電量恢復快速增長,6月當月工業用電量同比增長已經高達8.15%,顯示出企業穿越風雨向陽而生的強大恢復能力。
余姚作為工業重鎮,轄區內的企業與園區是用電“大戶”,對電力服務的“感知度”也尤為敏銳。今年以來,國網余姚市供電公司依托能源大數據中心,創新工業用電量日報機制,為政府部門科學研判經濟形勢提供有力支撐。同時,該公司以提升電力營商環境為抓手,靶向聚焦企業擴產擴能、項目落地投產等核心用電需求,累計為417家企業高效完成用電新裝及增容工作,為企業發展注入澎湃電力動能。
“余姚工業經濟正展現出強勁的發展韌性,這離不開背后一系列政策‘組合拳’的精準發力、協同發力?!庇嘁κ薪浶啪志珠L王燎民表示。
今年,余姚市明確提出要大拼工業經濟,加快謀劃“35”千百億產業集群行動的迭代版本——即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光電信息、智能家電“三大千億”產業集群與新材料、機器人及集成、節能環保、精密模具、高端裝備“五大百億”產業集群的迭代版本,聚力打造智能物聯等千億級產業集群,重點發展泛半導體等百億級戰略性產業集群,超前布局一批未來產業新賽道,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錨定清晰航向。
將澎湃的創新勢頭加速轉化為推動經濟發展的動力,就必須進一步鞏固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已成為余姚市的共識。
一直以來,余姚持之以恒打造“熱帶雨林”式科技企業發展生態,堅持把企業“推到臺前”,讓企業唱好主角。余姚制定發布《關于創建“專精特新”活力之城的實施意見》,實施梯度培育,建立專精特新種子企業培育庫,通過數據采集、跟蹤監測,對中小企業進行精準畫像,遴選專注細分市場、創新能力強、成長性好的企業進入培育庫,每年做好迭代更新,今年遴選專精特新種子企業77家。
高效的產業協同是提升韌性的關鍵。余姚市經信局精心策劃并大力推動“十鏈百場萬企”系列對接活動走深走實。今年上半年,余姚開展了涵蓋技術交流、供需匹配等方面的產業鏈專項活動9場,累計吸引企業參與達380家次,活動有效促進鏈上企業間的信息互通、資源整合與協同創新,顯著提升產業鏈內部的“黏性”與運轉效率。
此外,余姚還持續完善服務保障體系,形成有力支撐。余姚積極開展“暖企解難題”“惠企減負擔”系列行動,完善企業訴求辦理機制,今年上半年,開展小微企業惠企政策宣講,服務企業2900家,企業提出的535件訴求100%辦結,響應機制高效運轉。
(責任編輯:佟明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