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set id="8cgui"><samp id="8cgui"></samp></fieldset>
<table id="8cgui"></table>
<abbr id="8cgui"><th id="8cgui"></th></abbr>
  • <small id="8cgui"><input id="8cgui"></input></small>
  • 我國在用算力中心機架總規模達1085萬標準機架

    2025-08-25 08:06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查看余下全文
    (責任編輯:李冬陽)
    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

    我國在用算力中心機架總規模達1085萬標準機架

    2025年08月25日 08:06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本報大同8月24日電(記者鄭洋洋)8月22日至24日,2025中國算力大會在山西大同舉行。會上發布的算力行業發展報告顯示,截至6月底,我國在用算力中心機架總規模達1085萬標準機架,智能算力規模達788EFLOPS(FP16)。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魏亮介紹,我國目前處于數字經濟加速跑的關鍵期,在算力領域持續發力并取得顯著進展。

    算力結構優化與技術創新并進。一方面,隨著智算規模的顯著提升,算力呈現“智算主導、多元協調發展”的特征。另一方面,算力技術創新推動算力水平提升,算力技術創新與人工智能技術深度融合,在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識別、語音識別等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為我國算力產業的應用拓展提供有力支持。

    存儲規模與性能結構性突破。近年來,中國數據存儲總量呈現高速增長態勢,存力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截至2025年6月底,全國存力規模超過1680EB,相比于2023年增長約40%,存力規模持續擴大。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廣泛應用,以及智能制造、智慧交通等對數據存儲需求的釋放,有力推動了存儲需求的增加。

    運力基建與調度機制雙軌演進。我國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網絡支撐算力優勢明顯,骨干網絡架構和性能不斷優化。國家樞紐間傳輸時延不超過20ms,集群到周邊主要城市傳輸時延不超過5ms,區域內算力節點間時延達1ms。

    模型技術與產業應用雙輪驅動。近年來,我國大模型生態逐漸完善,技術快速發展。截至2025年6月底,我國已發布1509個大模型,在全球已發布的3755個大模型中數量位居首位。

    報告指出,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術已成為引領新一代產業變革的核心力量。未來,智算將迎來更加快速的增長,推動各種應用場景實現變革創新。

    (責任編輯:李冬陽)

    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