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set id="8cgui"><samp id="8cgui"></samp></fieldset>
<table id="8cgui"></table>
<abbr id="8cgui"><th id="8cgui"></th></abbr>
  • <small id="8cgui"><input id="8cgui"></input></small>
  • 政策東風勁吹!“人工智能 +”如何重塑經濟社會

    2025-08-29 13:48 來源:中國經濟網
    查看余下全文
    (責任編輯:李方)
    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

    政策東風勁吹!“人工智能 +”如何重塑經濟社會

    2025年08月29日 13:48   來源:中國經濟網   

    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29日訊(記者王婉瑩)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報請國務院正式印發《關于深入實施 “人工智能 +”行動的意見》(下稱《意見》)。在今日召開的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布會上,圍繞《意見》的核心內容、實施路徑、階段目標及民生影響等關鍵問題,清晰勾勒出我國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藍圖。

    6大行動+8大支撐,錨定中國特色發展路徑

    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李超介紹,《意見》聚焦行業應用需求和基礎能力供給協同推進,開展“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產業發展、消費提質、民生福祉、安全治理、全球合作等6大行動,并圍繞模型、數據、算力、應用、開源、人才、政策法規、安全等8個方面,旨在系統構建人工智能基礎支撐體系,推動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各領域各行業廣泛深度融合,探索形成中國特色人工智能發展路徑。

    國家發展改革委創新驅動發展中心主任霍福鵬指出,未來一到兩年,是人工智能落地的關鍵窗口期,要匯聚全社會資源力量,聚焦科技、產業、消費、民生、治理、全球合作6大領域,形成發展合力,讓 “人工智能 +”從“藍圖”變為“實景”。

    人工智能+與互聯網+:延續深化中的迭代升級

    談及“人工智能+”與“互聯網+”的差異,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技術司副司長張鎧麟指出,互聯網和人工智能都是通用性技術,在應用方面都具有模式新、迭代快、對傳統業態改造能力強的特點。但“互聯網+”突出“連接”,通過網絡連接傳遞信息,實現生產過程的流程再造和效率提升;“人工智能+”在“互聯網+”基礎上,實現從“信息連接與擴散”向“知識運用與創造”的躍升,將推動生產要素重組、價值創造升級等更深刻變革。

    張鎧麟強調,當前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條件已基本具備。“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演進迭代,人工智能已展現出較強的通識能力,已具備為可‘舉一反三’的通識能力,技術通用性顯著增強,實施‘人工智能+’行動條件成熟,是加快新質生產力發展、推動數字經濟向智能經濟轉型的必然要求。” 

    循序漸進,2035年全面步入智能經濟社會新階段

    霍福鵬介紹,為確保“人工智能+”行動穩步有序實施,《意見》提出了3個階段性目標。

    第一個階段是到2027年,率先實現人工智能與6大重點領域廣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等應用普及率超過70%,智能經濟核心產業規模快速增長,人工智能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明顯增強,人工智能開放合作體系不斷完善。

    第二個階段是到2030年,我國人工智能全面賦能高質量發展,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等應用普及率超90%,智能經濟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推動技術普惠和成果共享。這一階段強調人工智能應用的廣度和深度,要實現更全面系統的融合應用,人民群眾廣泛享受到智能軟硬件帶來的服務,讓人工智能成為各行業各領域發展的通用引擎。

    第三個階段是到2035年,我國全面步入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發展新階段,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這一目標對“人工智能+”提出了更高的發展要求。

    “人工智能+”:深耕民生領域,帶來四大改變

    “人工智能+”不僅是科技發展的前沿方向,更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現實關切。

    當前,人工智能正日益融入我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賦能千行百業、造福千家萬戶。霍福鵬表示,《意見》提出了“人工智能+民生福祉”“人工智能+消費提質”等重點行動,其中多項舉措都與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具體體現在四個“更”。

    第一,工作方式更為智能。一方面在礦山開采、高空作業等勞動力緊缺或高危領域,人工智能有望成為工人們可靠的“搭檔”,另一方面通過開展人工智能培訓幫助勞動者掌握新工具、適應新業態,還能通過就業風險評估研判化解結構性失業風險。

    第二,教育學習更有效率。人工智能將深度融入教育教學全要素、全過程,推動教育從“知識傳授”向“能力培養”轉型。

    第三,生活品質更加美好。在輔助診療、健康管理等場景應用人工智能提升基層醫療水平,通過智能陪伴、智慧養老改善生活品質,利用人工智能輔助創作中華文化元素內容繁榮文化產業。

    第四,消費結構更趨優化。既拓展體驗消費等服務消費新場景、滿足居民多層次需求,又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等智能終端普及,加快人工智能與元宇宙等前沿技術融合創新,持續釋放新消費潛力。未來,隨著“人工智能+”行動推進,“智能”將成為每個家庭生活的組成部分,讓科技成果惠及每一個人。

    (責任編輯:李方)

    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