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set id="8cgui"><samp id="8cgui"></samp></fieldset>
<table id="8cgui"></table>
<abbr id="8cgui"><th id="8cgui"></th></abbr>
  • <small id="8cgui"><input id="8cgui"></input></small>
  • 為度生物CEO王儉:“重生”時代,企業要筑牢核心技術“護城河”

    2022-02-10 10:27 來源:中國經濟網
    查看余下全文
    (責任編輯:楊秀峰)
    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

    為度生物CEO王儉:“重生”時代,企業要筑牢核心技術“護城河”

    2022年02月10日 10:27   來源:中國經濟網   

      中國經濟網2月10日訊(記者 郭文培)“在這樣一個多因素都在變化的環境里,每家企業都有一種重生的機會。能否抓住機會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新人老人共同完成。所以這是一個好時代,是一個重生的時代。”歲末年初,王儉從跨國外企“轉戰”國內創新生物技術企業——為度生物,任職首席執行官。回首剛剛過去的2021年,王儉表示,一面是新冠肺炎疫情等不確定因素疊加,一面是醫藥行業“內卷”加劇。于企業而言,這其實是一種“重生”,在這樣的時代下,本土企業要筑牢核心技術“護城河”,實現可持續發展。

      醫療行業內卷凸顯,外資跳內資是大勢所趨

      近年來,一股優秀高級人才從外資企業向內資企業的轉型風席卷醫療圈。尤其是眾多高管們,深耕二三十年,從外資企業“學成歸來”后,紛紛轉身投入到內資企業的懷抱。王儉就是其中之一。在強生、巴德、波士頓科學等多家頂級跨國企業擔任大中華區領導三十余年后,今年年初,他突然宣布加入“年輕”的為度生物。這一重磅消息甫一公布,引起行業震動。很多業內人士不解,從外資企業到內資企業是必然趨勢嗎?醫療行業也開始內卷了嗎?

      “從外資到內資,我覺得人才都是不足的。”王儉認為,無論是醫療耗材領域還是生命科學領域,科技發展都需要人才支撐。隨著國內人才政策紅利的釋放,未來從外資轉入內資將是大勢所趨。

      “行業內卷現象肯定存在,原因之一是大家之前沒看到的機會忽然出現了。”談及內卷,王儉分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在進口供應鏈問題上,部分進口原料及半成品出現短缺。在政策、資本市場等多因素助推下,供應需求被放大,供應端個體隨之增多。在持續發展前提下,以量維持價格還是以價格保證供應等問題尚未解決,因此市場容易出現內卷現象。

      王儉以體外診斷行業舉例,檢驗產品核酸此前需求少、定價低,如今卻爆發式增長。然而,市場上使用的技術多為早期技術,雖然可以滿足相關的檢驗需求,但這類產品卻沒有核心技術能力。這意味著,新冠肺炎疫情穩定或消除時,這類產品便存在下架風險,因此行業極易發生“內卷”。面對這一現象,本土企業要筑牢核心技術“護城河”。

      筑牢核心技術“護城河”,比肩丹納赫、賽默飛

      為度生物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專業從事生物技術領域內微球產品及其相關技術研發、生產與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雖然較為“年輕”,但卻是行業的一股新生力量。比如該公司的主營業務微球,是新冠肺炎疫情核酸檢測中的關鍵技術,可滿足當下核酸檢測需求。

      “為度,創始人期待企業成為生物醫藥行業的華為和百度。”加盟為度生物,王儉對為度生物充滿了無限期待。在他眼中,丹納赫和賽默飛是行業標桿企業的優秀代表,也是為度生物的遠期目標。

      “他們每家都有一兩項核心技術,后續通過不斷并購整合,成為越來越難被超越的對象。”王儉說,這兩家企業不僅有核心技術,在橫向、縱向業務上的整合能力也走在行業前列。同時,這些公司給投資人帶來超越預期的回報。為度生物未來的戰略布局中,也會走相似路徑,即核心技術+并購整合。

      王儉勾勒了為度生物的發展藍圖——微球是公司的“護城河”,公司將以微球為引擎,并外延生物醫藥抗體技術、生命科學儀器等業務領域。同時,保持良性并購態勢,早日實現國際化。“這是為度生物2.0時代。”王儉說。

      國產替代是剛需,聚焦國際化市場

      縱觀整個醫療市場,王儉充滿無限憧憬。“未來幾年,很多老年人的健康管理需求,需要用更好的藥物、更好的診斷方案、更好的場景來支持。”他說,在老齡化加劇、全球供應鏈尚為混亂等背景下,國產替代是市場剛需。

      那么,本土企業拿什么來對標國際巨頭呢?

      “從成本來講,我覺得進口替代是階段性的,國際化大公司的成本不一定比咱們國內高。”王儉解釋,國際公司大多為上市公司,他們的研發投入需要利潤支撐,所以必須要保持相對高的利潤率。加之國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導致的怠工怠產,給了國內企業一定的窗口期。此時,如果既可以確保高利潤率,又有足夠研發投入,同時又抓住進口替代窗口期,國內企業一定會穩步上升。

      “底層技術我們并不差,如何在保質保量的前提下,實現規模化生產并完成迭代,這是一個挑戰。”王儉說,事實上,在一些零配件上,OEM(代工生產)ODM(原始設計制造商)早已具備國際生產能力,只是規模化生產是當下的一大痛點。因此,本土企業應該聚焦國際化市場,一邊學習一邊競爭。

      春節過后,在王儉帶領下,為度生物新一輪規劃即將實施。在這份規劃中,有核心技術、研發投入、人才梯隊、國際市場等關鍵詞。“一個成功的本土企業一定要堅守一塊自己的陣地。起家的東西是什么?能否做到國際領先?這些一定要守住。”王儉表示,錨定新目標,一起向未來。“重生”時代,本土企業要立足技術本身,筑牢企業“護城河”。

      2022蓄力啟航,對深耕醫療行業三十載的王儉來說,新一段征程即將啟航;對“年輕”的為度生物來說,2.0時代即將開啟。

    (責任編輯:楊秀峰)

    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