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set id="8cgui"><samp id="8cgui"></samp></fieldset>
<table id="8cgui"></table>
<abbr id="8cgui"><th id="8cgui"></th></abbr>
  • <small id="8cgui"><input id="8cgui"></input></small>
  • 多地搶抓創新藥械產業機遇

    2025-08-25 07:35 來源:經濟參考報
    查看余下全文
    (責任編輯:李冬陽)
    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

    多地搶抓創新藥械產業機遇

    2025年08月25日 07:35   來源:經濟參考報   

    原標題:瞄準“首創”“首發”“首用” 多地搶抓創新藥械產業機遇

    □記者 梁倩 李倩薇

    實現全球首創(First-in-class)藥物突破、加速產品轉化應用進程、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全力打造全球創新藥械的首發高地……在創新藥械領域,我國正加速向“首創”“首發”“首用”世界級高地突破。

    8月21日,國務院原則同意《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生物醫藥全產業鏈開放創新發展方案》,要求江蘇以高水平開放為引領、制度創新為核心,開展首創性、集成式探索。旨在將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打造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生物醫藥產業集聚地和更具國際競爭力的創新發展高地。

    上海浦東近日發布《浦東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區功能提升方案(2025—2027年)》,將錨定國際一流水平,構建“1+1+X”一體發展功能格局,全力打造全球創新藥械的首發地、科學家創業的首選地、制度改革的首創地。

    方案提出,到2027年,浦東生物醫藥產業規模將突破5000億元大關,工業產值突破1000億元,創新藥械產值占比達到35%至40%。三年內,新獲批自主創新1類新藥15個以上,新機制、新靶點創新藥2至4個,全球首發產品實現倍增;培育出1至2家百億級規模的創新藥企,新增1至2個五十億級單品;推動10個以上自主創新藥械產品成功進入國際主流市場。

    8月14日,海南省印發《海南省關于進一步支持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對創新藥械發展給予全方位、大力度的補貼。

    海南承諾,繼續實施省生物醫藥產業研發券政策,對產品研發的臨床前研究、臨床試驗、新成果產業化等全流程,按照階段性成果給予40萬元至1000萬元的資金獎勵。積極鼓勵企業參與國家帶量采購,對于參加國家藥械集中帶量采購并中標的企業品種,按照以中標單價完成實際銷售額的3%給予最高300萬元的獎勵。

    海南還支持在創新藥、合成生物學、高端醫療器械、核醫藥、現代中藥等重點領域,布局具有產業集聚引領作用的項目(含品種)、研發取得重大突破的項目以及重大公共服務平臺項目等。市縣按類別制定全鏈條支持措施,經評選后,省級財政按照每個項目3000萬元的標準給予市縣一次性獎勵,且年度支持項目不超過3個。

    上海市衛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表示,隨著全鏈條支持創新藥發展的定調,我國正通過“頂層設計+地方落地”的聯動模式加速產業落地生根。地方政策不僅僅是對國家戰略的延續深化,更標志著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已進入“政策賦能、區域競合、創新突圍”的關鍵階段。

    從“十四五”規劃把“突破創新藥、高端醫療器械關鍵核心技術”納入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提出建設國際一流生物醫藥產業高地以來,國家層面已形成“規劃引領—審評提速—支付保障—產業集聚—開放創新”的系統化政策矩陣,為本土創新藥械“首創、首發、首用”提供了全生命周期制度保障。

    政策推動下,我國生物醫藥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速度。國家藥監局副局長楊勝近日在新聞發布會上透露,目前,我國醫藥產業規模已位居全球第二位,在研創新藥數目占全球30%左右。

    以成都為例,創新藥正步入轉化加速期。康諾亞、海創藥業、科倫博泰……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公告,2024年,國內共有40款國產1類創新藥獲批上市,其中成都占據6席。今年以來,成都新藥出海交易額累計超14億美元。

    產業集群效應正在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形成。該園區聚焦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生物服務、生物制造等領域,已累計落戶項目超300個,總投資超1400億元,集聚產業人才近2萬人。9年來已培育6家上市企業,臨床在研新藥達108個,其中1類新藥63個。

    “生物醫藥創新高地的競爭已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新賽道。”金春林說,若相關政策落到實處,推動創新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市場、從中國市場走向全球,中國不僅能實現生物醫藥產業轉型升級,更有望培育出具備國際競爭力的跨國企業,在全球生物醫藥版圖中占據核心位置。

    金春林建議,各地應立足自身優勢制定差異化策略,避免同質化競爭與低水平重復建設;通過“引才+育才”雙軌并行,構建涵蓋研發、臨床、管理的高素質人才梯隊,破解人才瓶頸。

    (責任編輯:李冬陽)

    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