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set id="8cgui"><samp id="8cgui"></samp></fieldset>
<table id="8cgui"></table>
<abbr id="8cgui"><th id="8cgui"></th></abbr>
  • <small id="8cgui"><input id="8cgui"></input></small>
  • “高低結合”打造人才目的地

    2025-05-10 07:12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查看余下全文
    (責任編輯:佟明彪)
    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

    “高低結合”打造人才目的地

    2025年05月10日 07:12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楊開新

      我國人才資源分布不均衡,在數量、質量上都有較大的提升空間。特別是西部地區基礎較為薄弱,以往難以得到外地人才的青睞,當地的人才也常常流失。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才選擇西部、建功西部,努力成就自己的人生價值。調研數據顯示,2023屆本科生在西部地區就業的比例為25%,較2019屆的23.1%提高了1.9個百分點。

      這與青年群體日益濃厚的家國情懷有關,與西部地區生活條件、工作條件持續改善有關,也與教育、科技、人才聯動發展取得新成效有關。各地求賢若渴,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紛紛提出打造人才高地,努力建設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既讓各類人才人盡其才、才盡其用,也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著源源不斷的動能。

      筆者認為,要打造人才高地,基礎是打造人才目的地,支撐各類人才大有可為、大有作為。一個地域,無論是吸引人短期觀光,還是吸引人長期工作,形成人才目的地這一品牌效應,有助于實現近者悅、遠者來。

      人才目的地,應該是高回報的發展高地。“良禽擇木而棲”,人才對于落腳點更是精挑細選。有了事業的成就感,才會有歸屬感。正如打造旅游目的地需要標志性景區一樣,人才目的地也需要具備指標性的區域和產業,助力人才成長、成才、成功。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打造特色產業,推動產業向價值鏈上游攀登,需要積極完善人才“選—育—評—推—獎—樹”等機制,不斷優化人才發展環境。例如,國家能源集團寧夏煤業有限責任公司依托國內最大的煤制油化工基地,把人才工作創新作為轉型發展的強勁引擎,把人才培養作為提升競爭力的硬核支撐,全面開展“優秀專家、大國工匠、青年人才”三支隊伍建設三年行動,實現“建成一個項目、造就多個領軍人才、培育多個創新團隊、培養一大批科研骨干”的正向助力。

      人才目的地,應該是低成本的價值洼地。無論什么層次的人才,都離不開衣食住行等生活保障。增強對人才的吸引力、競爭力、影響力,既要有可觀的收入,也要讓人才少些后顧之憂,多些意外之喜。許多地方加大投入力度,降低包括人才在內的各類人群的居住、教育、醫療、子女就學等成本,有針對性地幫他們舒緩壓力、排憂解難。比如,寧夏近年來深入實施“才聚寧夏1134”行動、“金藍領”示范性培育計劃等創新舉措,出臺博士后工作10條、柔性引進人才工作9條等政策,吸引眾多人才紛至沓來。

      人才隊伍建設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工程。需從頂層設計層面進一步深化改革,不斷優化西部地區的人才發展環境,堅持“高低結合”打造人才目的地,使人才資源為區域發展提供更強勁的助力。

    (責任編輯:佟明彪)

    精彩圖片